有哪些是你进了体制内才知道的事情
1,最几年的一个关键词——“台账”,什么工作都需要留痕,什么事情都需要台账。有一次陪同领导到街镇进行某个项目检查验收,首先去的地方不是实地视察,而且检查“台账”。
被检查单位拿出这个蓝色的盒子,盒子上贴着各种标签——“检查台账”“请示报告”“上级批示”“登记台账”。最终也就领导评价是,台账齐全,验收通过。
据我所知,其实对于这个街镇来说,并没有在实际中花太多心思在实地工作上,但花在“台账”上的时间却是不少。
为什么一直提倡不要留痕主义,但却有这样的现象。在轻易被追责的现今,除了台账,还有比什么更好应对上级检查吗,更容易减少自身风险吗,这构成了一个怪像,台账怪像。
2,各种承诺书。经常上级下文件需要传达精神,下发各种要求,什么要承诺化解家庭矛盾、承诺喝酒后不开车、承诺工作中发生什么错误自己愿意承担责任等等。
然后各种紧急时间让你签,周末让你必须当天回来签,必须工作日的晚上全部人签。甚至有些承诺书,每周签一次。
其实有什么意义吗,这手段恐怕最容易应对上级检查的方式,上级来检查,领导随便拿出工作台账,给上级知道每周都有传达,还有亲自签名。
但实际上呢,签和不签对于个人来说,有不一样吗,难道签了就不用负责,或者因为签了才要负责?都不是,纯粹浪费纸张罢了。
3,没有适当的容错机制和奖励机制,但有密不透风的追责机制和惩罚机制。
很多时候的工作方案,先想到的重点不在如何有利于实施,而是在于分清责任,列清楚责任分工,最终让方案成为追责的依据。
近段时间为各下属单位拟稿一份任务进度表,领导看完后不满意,觉得我没有把追责条款写清楚,吩咐我在每一个方案分工和细则的下面附上追责的惩罚方式。
以前工作从来不怕追责,因为只要大方向没错就不会害怕。现在每天上级都下发各种方案,每个方案都挂着不同人的追责条款。随时不知道哪里被追责,人在家中坐,祸从天上来,被自己都不清楚的几十份方案追责条款砸中。
前段时间改革了加班补贴,以为这成为基层加班族的春天,没想到最终也可以变味。
辛苦加班的年轻人,跟常年会走位不加班的老油条,最终加班表到了领导手中审批时,居然说为了平衡大家利益,老同志岗位也辛苦,亲自在加班表上帮他们打多几个√,直接把加班费做成平均。让仅有的加班族,可以自我感觉优越几百块加班费差额,荡然无存。
以前试过去一个新单位,领导问我会电脑不,我想了一下自己稍微懂一点,就说了会。
然后,然后就是成了单位的设备维护员,做工作之余帮整个单位修电脑。这个也算了,但每次跟上级报送所有、所有有关电脑软硬件的东西,我都成了责任人。最终不但自己为了怕追责,加班加点做这些工作以外的事,还因为一次别的同事使用电脑的失误,使得自己被追责了。
变成了多做多错,少做少错的氛围出现。
所以什么“躺平”这个词成为了热点词汇,不是谁希望的,哪个年轻人没有奋斗的心呢,都是给逼出来。
4,上头领导太多,经常遇到一刀切规定,难以适从。
有时候自己组里分了很重的任务,组长说大家加班熬夜一星期,下周补休一下。
然后下周,中队里就收到上级任务,中队又召集大家加班其他事。
中队的忙完了,突然大队又接到新的任务,说要安排大家15分钟内赶紧回到单位。
大队的忙完了,分局或者支队又通知,紧急任务要求所有人今晚必须落实。
分局或者支队的任务做完了,已经大半个月没休息。市里又突然发通知,所有人这几天都要在岗在位。
终于快崩溃,省里再通知,最近全员上岗。
最后,最后,最后,一个月没休息了,下班快回到家了,又接到领导通知,哪个岗位需要抽调人员去帮忙,让我晚上赶紧过去接着上班,先去两个月帮忙一下。
经常就遇到这些一刀切命令——全部人上岗,全部人取消休息,全部人不得离开单位5公里范围。
上面这一句说得简单,有没想过下面的人是什么状态,这样的安排显得站位很高,但完全不顾及合理、科学安排人力。
5,不努力,说你工作不积极,年底啥都没有;太努力了,说你太计较个人得失,年底照样什么都没有。
在无法衡量工作绩效的体制内,年底能否立功受奖,都靠领导一句话。
曾经试过连续好几年,立功受奖都给了单位里几个完全不加班的老油条。有人因为觉得不公平,跟领导反映,被领导批评说太计较个人得失。单位里谁加班加点多,谁工作积极大家都心里有数,给了几个完全不加班的,实在让人匪夷所思。
曾经遇到好领导,我猛干了一年,加班加点几乎很少回家,终于给了我奖励。后来换了领导,新来的领导说了一句,近两年拿过奖励的,今年不能再拿,大家要平衡一点。
一句话,几乎把我第二年的辛勤劳动否定了,根据这种个人喜好原则给的奖励,我后来坚决拒绝了。明确告诉领导,我不再要立功受奖,也不再要拉平均的加班费,但也求他别再用什么大饼来骗我加班。
6,加班是应该的,补休是恩赐的。
补休需要登记备案并写明理由,加班登记却只字不提。
补休制度完全没有保障,“补休”这两个字在领导眼里,像是谁提谁就要被挨骂一样。
曾经接到单位通知,领导说经过他们的会议决定,值班24小时的只能补休半天。后来变本加厉,又说经过他们的会议决定,值班24小时后不补休。
那时候我在想,难道他们会议做的什么决定都必须遵守吗,如果再来一个决定说值班后不能睡觉休息,那是否也照样执行。
最恶心的是,领导说以后补休必须做好登记,写清楚补休哪一个时间的加班,做好台账才能补休。
那加班呢,加班都是动不动一个电话,说“再辛苦一下”“再加加班赶进度”。加班时就一句话,到了补休还需要审批备案,补休越来越像恩赐的一样。
7,超短时间上报各种“神仙数”
经常会在上班很忙的时候,接到上级的文件——请于中午12时前上报(接到通知时是早上11时)
例如上报全市有多少民宿房间、某片山上总共有几棵树、某村村民一亩地平均用水用电成本等等,乱七八糟的天文数字,有跟业务搭边的,也有跟业务完全不相关的,而且要求一小时内就上报。
所以我们俗称神仙数,为啥这样说呢,有些东西根本无法统计,而不是像上面想的一拍脑袋就能想到的,恐怕有些数字,只有神仙才能知道,也只有神仙,才能一小时给算出来。
8,鞭打快牛——谁好吩咐,就继续坑谁
曾经试过最恶劣的时候,一个人几乎承担起单位80%-90%的业务。
老同志就如不听使唤的慢牛,领导鞭一下,他动一下,甚至一动不动。
遇到领导吩咐查一下数据,就说电脑不会。
吩咐准备材料,就说文笔不行。
吩咐准备发言,就说口才不好。
吩咐临时加班,就说家里哪里有事。
下班之后,研究股票软件比哪个年轻人都厉害,在微信群里吟诗作对比谁都文笔好,在酒桌上的豪言壮语比谁都口才好。
而不知不觉接下领导吩咐的“快牛”,不断被鞭打,因为不会拒绝,最终什么业务都接下来了。而且做得越快越好,工作就越来越多,领导就鞭打得越来越快。
推脱工作,说自己各种不行的老油条,到年底立功受奖的时候,反而到领导眼前说自己哪里做得好、哪里业务精通。
然而,“快牛”因为接下了很多杂七杂八的工作。工作多,自然给领到挑毛病的地方就更多,反而给领导不好的印象。
最终吃了不讨好,成了一头牛,领导眼中一头笨牛,效率不高的牛,不断被鞭打、鞭打。
慢慢对领导也产生厌恶,领导也对你产生厌恶。反而“慢牛”工作轻松,对领导没有厌恶感,因为他没啥工作,也没啥犯错,领导对他也没太多坏印象,甚至他们还会阿谀奉承一下领导。
最后立功受奖成了慢牛的,快牛只剩下被鞭打得份,从此不断恶性循环。
9,只要是检查、督导、暗访,就必须查出问题,没有问题也要硬着头皮写问题,否则就是检查人员出问题。
做过被检查方,也做过检查方。
先说说被检查一方,现在的氛围是,只要被检查,就一定会被指出问题。
没有大问题,就写小问题。没有小问题,就硬要找一个问题。
曾经试过一次主动积极作为,用了另外一种方式解决了问题,结果被上级标注为异常行为,通报下来结论是“没有认真履职,存在虚假数据”。
实际上系统数据设置有问题,所以就觉得我有异常,但其实我现实中是积极主动解决了一件事。
结果通报到了领导那里,我也跟领导说明白了原因,领导也懂了。
反馈报告有三项选择“不属实”“基本属实”“部分属实”
领导说,上级说你有问题,不可能回复说不属实,那选“部分属实”吧。
后来回复内容大概是“情况部分属实,该工作人员不了解系统操作,已批评教育”
经历这个事情之后,我彻底心碎,以后绝对按部就班,能积极把事情做好的,也不要尝试了,按照死规定就做就是,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。
后来也做了检查主动方。
领导吩咐我,检查必须写不足的方面,如果不写下面有问题,不多记录一些我们检查出问题的台账,到时候下面出一些事,也变成我们检查的问题。
后来被检单位为了应付检查,只能从A业务那里的精力抽出一半搞B内容。接着因为没啥毛病,又只能挑出C、D、E等各种不是问题的问题。那被检单位只有把主要业务A的精力,又放到CDE上面,最后主要业务A只占了精力的10%不到,而不是问题的毛病BCDE却成了90%的精力消耗。
最终搞到各个部门开始不务正业,都忙于应付各种上级认为是问题的毛病,而不是解决真正问题。上级不是神,往往越是上级越不懂基层的流程,越不了解具体的业务,但他们又恰恰为了找出问题,越抓越细,表面上排除了风险,其实不过是排除了部门自身的风险。
风险还是原封不动的依然存在。
10,事事喊整改,随口说倒查。
出现一个新的工作,大家都是想着如果把事情做好,而是先想着怎么把责任划分清楚。
自己的事情,不断内卷,卷到认为无缝可追责。别人部门的事情,最好别管,千万别管,否则责任又乱了。
心想如果是一个创业团队,他们一开始不是通过无间合作,完全的信任,互相鼓励和帮助,而是互相猜忌,互相理清责任,相信这样的创业公司,很难走得长远。
一个庞大的工作,往往挑一颗豆大小的事情,通报整改,开展倒查。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把自己有关的责任理清再理清。
小事情,先倒查,证明我工作抓得细。
原则正确,流程有瑕疵的,先倒查,否则责任到我头上。
我的体会是,如果你完全想理清责任,在制度之下对自己的队友缺乏信任,那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死胡同。
为了落实通知到位一件事,可以看出有多无穷。
通知先用钉钉或者企业微信,明明有“已读”功能,却要回复“收到”。
明明已经说收到了,怕没看清,一个个电话通知。
明明电话通知了,却怕没说清楚到时候互相抵赖,那每通电话都做好录音。
明明做好录音了,怕整理乱了以后追责的时候拿不出来,那每通录音都放在电脑里按照日期整理。
明明电脑按日期整理了,怕不够正规,那专门找一个台账本,整理好一个就在里面打个√
不错不错,我喜欢看 https://www.237fa.com/
看的我热血沸腾啊https://www.ea55.com/
想想你的文章写的特别好www.jiwenlaw.com
文章的确不错啊https://www.cscnn.com/
独特的构思和新颖的观点,让这篇文章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。